黄翅大白蚁(学名:Macrotermes barneyi)是白蚁科、大白蚁属的一种昆虫,其群体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,涉及多个阶段和不同的个体角色。
一、初期群体的建立
1.有翅成虫的分飞与配对:每年4-6月,黄翅大白蚁的有翅成虫会进行分群繁殖,一般分飞5-10次,多在闷热或大雨前后的傍晚分飞出巢。这些有翅成虫经过短期飞翔后脱翅,寻找合适的伴侣进行配对。
2.筑巢与产卵:配对成功的有翅成虫会在地下1-2米深处筑巢定居,并开始产卵。初期,蚁巢较小,随着蚁群的增长逐渐扩大。
二、群体的发展阶段
黄翅大白蚁群体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
1.前空腔主巢期:此阶段约持续一年时间,蚁巢腔室较小,蚁群数量有限,主要为工蚁和少量兵蚁。
2.单菌圃无台期:在次年内完成,蚁路自巢顶斜伸土表,地表出现较小的泥线,蚁群数量增加到100-200头左右,并出现大量小兵蚁。菌圃开始形成并逐渐扩大。
3.多菌圃有台期:在第三年后期或第四年夏初出现,蚁巢内出现多个菌圃和一个泥质王台,蚁群数量大幅增加,达到数千头以上。
4.多腔主巢期:出现于第五、六年后,蚁巢结构复杂化,出现主巢和副巢的区分,相互之间有蚁路相连。主蚁道明显且具有很多分支道,蚁群数量庞大,繁殖力成倍增加。
5.后空腔主巢期:此阶段为白蚁群体的衰老时期,由于繁殖蚁的繁殖力下降,群体生产力不足以维持庞大的巢居结构,逐渐出现空腔土室。
三、群体内的角色与分工
黄翅大白蚁群体内包括多种角色和分工明确的个体:
1.生殖蚁:包括蚁王和蚁后,负责产卵繁殖后代。黄翅大白蚁不产生补充性生殖蚁,均为原始型蚁王和蚁后。
2.工蚁:数量最多,担任群体内的一切事务,如筑巢、筑路、运卵、取食、吸水、清洁、喂养蚁后和蚁王以及抚育幼蚁等工作。工蚁进一步分化为大工蚁和小工蚁,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。
3.兵蚁:主要负责警卫和战斗,上颚特别发达但无取食能力,需工蚁喂食。兵蚁也分为大兵蚁和小兵蚁两种类型。
四、环境因素的影响
环境条件对黄翅大白蚁群体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。温暖、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白蚁的生存和繁殖,而干燥、水土流失严重或日照时间长的地方则不利于白蚁的生存。
综上所述,黄翅大白蚁群体的发展是一个从初期建立到逐渐壮大的过程,涉及多个阶段和不同的个体角色与分工。同时,环境条件对群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