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陈宛如等研究,黑翅土白蚁菌圃上真菌种类颇多,共有5种,已鉴定的有33种,其中藻菌纲2种,子囊菌纲5种,担子菌纲2种,半知菌纲24种。 白蚁巢内的真菌有的是白蚁特别培养的,有些则不然。白蚁培养真菌在其自身构筑的蚁巢或菌圃中进行,这些真菌为白蚁提供丰富的食物,为此,菌圃是培菌白蚁的“粮仓”。菌圃来源说法不一,有人认为菌圃是由白蚁粪便堆积而成,有人认为菌圃是工蚁用木材、叶片或干草嚼碎加入唾液制成的。 大白蚁一类的蚁巢都有菌圃,种类不同,菌圃的数量、形状、大小和颜色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。黑翅土白蚁蚁巢中的菌圃数量最多,为半球形,菌圃孔为圆筒形,主巢和近主巢的菌圃表面颜色深,为紫褐色,远离主巢的菌圃色稍淡,为灰白色。黄翅大白蚁蚁巢菌圃的数量比黑翅土白蚁少,其形状呈不规则的块状,菌圃孔为长形,且菌圃上白球菌的个体比黑翅土白蚁大,但数量少。 菌圃为质轻、多孔、海绵状的疏松组织,当巢壁湿度大时,能吸附大量水分,而干燥时,便可放出适当的湿气,由于菌圃上白球菌的发酵能释放热量,所以菌圃又是巢内温湿度的调节器,使蚁巢能维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,适宜于卵和幼蚁的发育成长。同一种白蚁主巢中的菌圃比较大,并且菌圃群由泥骨架和泥片支撑着。 菌圃表面密布小球菌,初为乳白色,后为微黄色,早年被认为是小白球菌,现在证实为鸡枞菌的一个发育阶段。该小白球是合轴分叉的菌丝交织而成,菌丝透明,不具色素。而在废巢内菌圃萎缩,小白球罕见,菌圃上密布交织成网状的鹿角菌的菌丝。 |